2023/01NCT冬季東部-鸞山森林博物館與加路蘭

2023.01.14 鸞山森林博物館、加路蘭海邊

鸞山森林博物館-會走路的樹

話說開始之前

今天是要起早的,8:00am集合,因為去鸞山參加一個行程,這個行程在上一次與Jenny來台東時她報名讓我們參加了,那一次經驗覺得很棒,故在隔兩年的小弟家庭暑假旅行時也幫忙報名了,但因為暑假天氣太熱,人數太多,會讓行程的品質變得有些太亂而餐食的狀況也會不是那麼好,所以來這裡玩建議也是要挑時間的,挑一個秋高氣爽的少人的日子,不過平日不是一定會有團,因為他們有最低人數的限制。

這一趟有一個重點行程就是要去鸞山森林博物館,這裡是要帶自己的碗筷,每一團要準備一份米酒+檳榔,這東西就由大哥搞定,我們只要準備好自己的碗筷及約定好的時間準時出現就可以了。

記得第一次跟Jenny參加時,深深被主辦人阿里曼對於這塊祖靈聖地的感情給感動著啊。歡迎大家可以進到他們的頁面去看看當初為何他借錢也要把這塊地給保留下來啊!

從池上過去大概40分鐘以內抵達集合地點:鸞山派出所。九點的時候會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來點名跟帶路,今天我們嚮導是-蟹老闆,哈哈,其實他有報出他的原住民的名字,但....老人家記不得,蟹老闆非常好記。

第一站:拜訪「會走路的樹」家族

那些盤根錯節、在地上長腳的樹是白榕樹與榕樹,簡單說明後,讓參加者各自拍照留念,而路口則是已經開花了梅花,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的梅花盛開,但這裡的梅樹應該是屬於老種,枝幹呈現深灰色,而小白花看起來頗不潔白啊!讓我一邊看一邊嫌棄的說花看起來髒髒的。

 

迎賓小點:DIY烤山豬肉


帶來拜訪的禮物

第二站則是他們的大本營了,我們的迎賓小點竟然是每人一根山豬肉,而且是生的,我們要自己坐到營火邊去把山豬肉給烤熟,還有搭配山裏植物的養生茶,若是喜愛小米酒的人,還會有小米酒搭配。

那山豬肉有先醃製過的,至於用什麼料倒是沒有吃出來,但我唯一知道的有酒,還好我配到的是全瘦肉,我真的不敢吃肥肉,倒是我旁邊拿著很大一塊的Tracy認真地表示她很愛肥肉,可惜她的那塊肉也是幾乎全瘦

一開始就先讓大家品嚐到美味的山豬肉,那麼午餐就更值得期待了....我吃過我知道,原住民婦女在沒有電力的原始廚房中做出來的美味佳餚,很難忘記的啊!

接著是重點行程:

探訪珍貴森林博物銀行 

  • 1.舉行土地祭儀,向祖靈山神打招呼 
  • 2傳統布農族人利用森林資源的經驗與智慧 
  • 3.認識布農族如何永續利用生活的冰箱、倉庫、銀行─森林珍貴的文化資產 
  • 4.尋找童年爬樹 
  • 5.推動無痕山林,綠色旅遊,原始森林SPA

來這裡參加活動,要先舉行土地祭儀跟向祖靈打招呼,這就是行前活動通知中要求參加的團體都要準備一包檳榔跟一罐米酒的原因,有一種到人家作客總要帶點伴手禮的概念,活動帶有一些些嚴肅的氛圍,對於神鬼這方面確實要尊敬的。

還有種樹的儀式,雖然不知道樹真的就這樣種下?但至少意念有帶到,孩子們也會接收到的吧!

接下來這一Part大概是40分~1小時,但因為全程都在山裡面上上下下、爬上爬下,故最好不要帶著背包,不過也因為身上沒有任何東西,故過程中萬一想喝水會有些辛苦,但其實還好拉,忍一下走完就好了。

在這樣初冬的晴朗好天氣中走來其實是舒服的,這個冬天北部的陰雨天氣真的讓人很憂鬱啊,所謂的台東藍真的讓人羨慕啊!


自然原味的原住民午餐

果然這樣的午餐完全不會讓人失望,用燒材煮出來的午餐,豈是簡單美味兩次可以形容的,午餐由布農族婦女為我們準備,主持人帶用餐儀式:由男性同胞幫忙端菜、盛飯,在有趣簡單的儀式中帶出女男之間的互相協助的概念,也讓參加的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之中體會。

美味的午餐,將近50個人搶食,需要快狠準,剛好坐在靠近素食區,素食區也很美味,挺好的想用一些山菜,腸胃都很舒服。

午餐後的甜點是搗麻糬,這也是很好吃的,這樣的活動讓參加者參與到,吃到自己做的東西總是特別好吃的。

這裡就差不多結束在這裡的行程,準備離開。



台東藍的加路蘭海岸


在確定東部行之後,網路上莫名一直出現這個地點美景,真的讓人很神往,故向大哥許願,當時大哥說地點與本次旅行的距離開車要1小時,需要是情況定,參加大哥的團就是這樣,妳想去的不一定是能被規劃進去,所以也只能許願祈禱,只是這次旅行多變,本來要去的栗松溫泉因為水量關係取消,偏偏在出發前一天發生蘇花公路坍崩,讓開車的夥伴只能選擇走南橫或南迴。雖然不知道這些改變的前後因果,但是可以有機會造訪這個網美景點還是很開心的。

非常好拍的地點,天空是台東藍、海水...還有裝置藝術,很讚!



月亮住在海裡
在海面上灑落粼粼流動起伏的波光大道,作者(伊祐•噶照)小時候一直認為月亮的家在海裡,因為它每次都從海的方向上來,其實月亮是族人觀察潮汐變化重要的訊息,就好像知道了大海的呼吸吸氣吐氣的時間,因為月亮和太陽的引力的引響才有了一天24小時有各兩次的漲潮退潮,這個時間點也是海洋民族邦查人(阿美族人的自稱),判斷下海抓魚和採集貝類海菜的時刻。人、島嶼、月亮與海洋的細密關係,是邦查人尋找物質與精神蛋白質的冰箱。



《旅人的眼睛》-達比烏蘭•古勒勒
位於加路蘭遊憩區,眺望都蘭山與都蘭灣相依相擁的絕美景致。對於古勒勒來說,眼睛是一個人內在靈魂與外在世界接壤的通道,而東海岸大山大海激盪交織的美,絕不僅止於視覺上的壯麗,更具有洗滌人靈魂的巨大能量,他希望透過這對回收鋼筋雕塑的旅人之眼,讓駐足在這片山海之間的觀者,除了看見波瀾壯闊的美景之外,還能重新返視自己與自然的依存關係。

本來以為還有別的地方可以走,決定要走一段,沒想到只有沿著海的公路,但自己那個想走路的心被挑起了,就跟大家說:你們去開車,我往前走,等你們開車接我,就這樣我有了大約1公里左右的獨自步行,真的好想走路啊,要要要....排一段來東部走走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