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那些家庭的相遇故事] 串起兩個家庭的愛的Mimi

10923 Mimi:

108年9月出生的天秤座,109年初來到寶寶中心,她的皮膚狀況很不好,一直讓我們很困擾,記得多次帶她看醫師後,最後的絕招就是要買純天然的衣服,純天然的衣服很貴,但為了讓她的皮膚能改善,中心的主管也是牙一咬買了,但沒想到穿了幾天,竟然破了,才知道原來這種純天然的衣服車縫線沒有那麼扎實,所以...。

▲▼2022/3月兩家人在大安森林公園的初相見

當時幫她媒合週末寄養家庭時,媒合到的是一組台美的家庭,這組家庭是新的寄養家庭志工,家中有一個姊姊,mimi是個胖娃娃,週末寄養媽媽較為無能力背負,所以印象中大多是週末寄養爸爸來接,但是我對於自己英語程度的擔憂,所以聯絡的窗口主要還是跟媽媽,雖然我也知道來台多年的爸爸的中文程度是非常好的。

聽週末寄養媽媽說家裡分工,爸爸是負責幫小孩洗澡的工作。記得mimi剛到週末寄養家庭時,當爸爸幫她洗澡她會哭,這讓週末寄養爸爸有點不知所措,週末寄養爸爸還曾額外時間來中心學習幫mimi洗澡。而外國爺爺奶奶也會在週間的時段特地來中心陪伴她。

週末寄養家庭的外國奶奶與爺爺很疼愛mimi,他們會在週間挑個下午時間來陪伴mimi,或是在有好天氣的時候推mimi去公園散步,而mimi從一開始的怕生到後來跟家庭的相處都可以感受到她因為家庭的愛而沈浸在家庭的溫暖中,包含姊姊對她的疼惜。

記得週末寄養家庭中有鋼琴,姊姊有在學習鋼琴,但當mimi打擾姊姊的鋼琴練習,姊姊也多是以寬容的笑容讓mimi在鋼琴的周圍搗亂,沒有姊妹手足間的吵鬧,記得那一天,兩個家庭要相見前,姊姊超級期待的,她一直等待mimi熱機完成後,就帶著mimi去玩樂設施,大安森林公園是他們家庭常來的地方,所以姊姊非常熟門熟路的帶領著mimi去玩著。

她畢業的那一天帶著聖誕禮物離開

隨著安置期限時間到來,mimi終究要離開中心,她在109年的平安夜從中心畢業,轉由全職的寄養家庭照顧,或許是因為西方人的理智,週末寄養家庭志工很清楚這樣的規則,所以他們不曾對我詢問過寶寶的近況,其實我可以想見他們對她的思念,但礙於規定並非親人也確實無法得知她的近況。

直到2021年的冬天,我接到收養家庭媽媽的電話,才知道mimi被領養了,而且是台北的一組家庭,她們從資料中知道mimi曾經在寶寶中心住過,似乎也在我們提供給mimi留念的照片中看到她曾經有週末寄養家庭志工的照顧,他們很想帶mimi回來中心看望這些曾經照顧過她的阿姨們與週末寄養家庭。但礙於Covid-19的疫情,拖了許久才終於讓收養爸爸媽媽帶著mimi在一個冬天的下午來給我們看看,幾位曾經照顧過她工作人員看到她真的特別高興,只是她已經不記得我們了,害羞羞的躲在爸爸的懷裡。

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與在寶寶中心被照顧的孩子長大後再一次相見,所以大家都好興奮,也很開心mimi終於有了一個屬於她的永遠的家庭。

2022年的3月,在Covid-19依舊籠罩下的台北春天,兩邊的媽媽經過多次的討論,總算找到一天有陽光的假日,相約在大安森林公園,開闊的戶外,兩家人終於可以相識,這兩家人都愛著mimi。

========2022/3/13的臉書文字=======

I am a connector
其實最近對於自己某些定位感到疑惑。
從出社會以來,我的工作常常讓我必須面對2個老闆,或是負責2種以上截然不同的工作,進到社福機構後,經常更是經常某兩邊的中介或是橋樑,對於自己這樣的角色沒有不喜歡,甚至很開心可以為兩邊搭起橋樑,讓兩個點可以因為我這條線而有了好的關連,很是開心,但這樣的狀態該如何簡而言之呢?
connector 該是個蠻貼切的詞
******************
寶寶中心的一個結束安置的孩子,很意外的串連起兩個家庭的情誼
2月濕答答的天氣讓相見歡被迫取消,終於在春天的3月他們在公園相見了。
孩子忘記曾經照顧過她的寄養爸爸、媽媽、姐姐跟阿嬤,但大人們不斷地展示彼此手機內她的照片,小時候的、現在的..孩子窩在爸爸懷裡吃了1.5個蓮霧後,熱機完成,跟著寄養家庭的姐姐去玩耍了。
孩子的離去曾經是寄養家庭難以敘述的傷痛,現在愛孩子的家庭帶她回來找他們了,寄養家庭的痛得以安慰,而她的爸爸媽媽也補起來他們不知道的一塊拼圖了,而我很榮幸是那一條「線」

留言